主办:泸州古典油纸伞厂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显示新闻
泸州油纸伞百年兴衰
新闻来源:中国古典油纸伞网

     我自幼在泸州农村生活长大,我老家竹子很多,在我记忆中,儿童时期,周边有好多人在做油纸伞伞架,我们村几乎所有的人都用红伞做雨具。我父亲是医生,我们家就没有做油纸伞,但家里有好几把红色油纸伞。记得读小学一二年级时,每逢下雨天,我就打着油纸伞去读书。放学铃声一响,操场上几百把红伞组成“红色的海洋”,放学的路上,几百把红伞连成一条舞动的“红龙”,现在想来很有意思,这样的情景现在电影电视中也很难看见了(也许今生再也看不见了),只能留在记忆的长河中。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人们普遍用钢架伞(不过那时的伞是不能折叠的),我也不愿意再使用这种红伞了,但父母亲总叫我们打红伞,我心里很不高兴,埋怨父母“老土”。叫母亲为我买钢架伞,但母亲说打红伞能保佑我们上学平安无事,打红伞才能每期都能考第一名,还是让我们打这种伞,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甚至悄悄的有意弄破过几把红伞,希望母亲能为自己买钢架伞。大概是读五年级的时候,村里几乎没有人做再做这种红伞的人了,也没有什么人再打红伞了,我打的那些油纸伞也不能使用了,母亲就为我买了把黑色的钢架伞,记得当时我心里好高兴。后来读初中、高中、大学,折叠伞一直陪伴着我,油纸伞也退出了我的生活与记忆,由于村里也没有人再生产制作伞胚的了,街道上也没有这种红伞卖了,我也几乎忘记这种伞。

     大学毕业工作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一从事旅游行业工作聚会时,偶然谈起油纸伞的事情,他问我,你们泸州的油纸伞很著名,现在还有人在做这种伞吗?现在外国人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如果把它发展起来,很有市场的。于是我开始了解油纸伞的事情,我跑了很多地方,发现泸州会做油纸伞的人很多,但年龄普遍在六、七十岁。我与他们进行了广泛交流,他们告诉了我很多关于泸州油纸伞的故事,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泸州油纸伞很有推广价值,就毅然辞职投身于油纸伞事业中去。
我一直喜欢历史,总喜欢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事物的发展,对油纸伞也是一样,我把自己了解的油纸伞零星资料通过整理,发现泸州油纸伞经历了“起源—兴盛—衰落—复苏”的发展历程,写成了这篇《泸州油纸伞百年兴衰史》,也许这是目前第一篇全面反应泸州油纸伞发展历程的文章。
     
   我呢也还在不断深入了解泸州油纸伞的过去,研究泸州油纸伞的将来,开发出更多的新品种,拓展油纸伞的使用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泸州油纸伞。现在泸州会生产制作油纸伞的人也越来越多,由于文化原因主要还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深入系统研究泸州油纸伞历史文化的人不多。我喜欢历史与文化,我还将将不断挖掘泸州油纸伞的历史与文化,不断更新充实《泸州油纸伞百年兴衰史》,力求更全面、准确、系统地把泸州油纸伞介绍给喜欢油纸伞的朋友。由于自己写作水平有限,望读者朋友多提宝贵意见。
   
 
                       一、泸州油纸伞起源
     
    提起泸州油纸伞,现在很多50岁以上的泸州人都会有一种特殊的荣誉感和怀旧心情,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现泸州江阳区是我国最大的雨具类油纸伞(红伞)的生产地,当时全国使用的各种红色雨具油纸伞中,平均三把中有两把来自泸州。
    
   为什么泸州盛产油纸伞呢?主要原因是泸州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带,四季雨水丰富,竹子品种众多,柔韧性好,为做油纸伞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材料---竹与纸,同时这里也是国内桐油的主要产地。
     
   泸州生产制作油纸伞的历史极其悠久,据有关专家考实查证,泸州制伞业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其生产制作历史与泸州老窖差不多,是国内最早的油纸伞生产制作发源地。据说当时主要生产为宫廷“贡伞”,在民间使用并不广泛,据说清朝喜欢书画的康熙皇帝还在泸州朝奉的油纸伞上作过书画赏赐功臣。据一些老人介绍说,现泸州特有的满穿伞就是当年宫廷“贡伞”演变而来的。
    
   到清朝中后期,泸州油纸伞从宫廷逐渐走向民间,颜色以红色为主,做雨具使用,泸州油纸伞生产制作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到现江阳区分水、蓝田、泰安、沙湾、弥陀、小市等处。据说太平天国的时候,在乐山大渡河过河的船上,有一个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人,好像是由大渡河上游下山来的,他长途跋涉,背上背着一把红伞,上面现出羽翼王府四个字,伞打开后字就没有了,但在红伞上印有泸州制图章。当时在船上有人发现,觉得羽翼王府是翼王府三字,疑他是翼王石达开,上岸后奔告官府,衙役追来捕捉,但此人已杳无踪迹了。
     
   这个故事迅速传遍国内,人们都说泸州红伞能保佑好人一生平安、化凶为吉,人们争相购买泸州红伞使用、保佑自己或馈赠亲友,从而加快了泸州制伞业的迅速发展。且当时泸州油纸伞面主要为红色,符合中国传统的吉祥色彩,在不断的探索发展中,制伞工人发明了特殊的桐油配方与处理技术,用这种方法做成的红伞,伞面柔韧防水,做雨具使用时间很长,这也许才是泸州油纸伞畅销的主要原因。
                           
                       二、泸州油纸伞兴盛
    
   在民国初年,泸州红纸伞开始由国内向国外销售,主要远销日本及南洋各地,人们都称赞泸州红伞工艺精湛,技术考究,经久耐用,制作精美。四十年代初,张根培经营的泸州建国印刷社开创了印刷纸伞的先例,后来联胜印刷制伞社彭福同又开发了石印花伞,花油纸伞销势很旺,定名为美丽坚伞厂,它也是全国首家彩色印花伞厂,据说该厂繁荣时期,有工人300多人,在全国非常著名。当时泸州大旺场是伞胚(伞架)的加工基地,据说当时该地居民中有上千人从事伞胚的生产加工,每天清晨5、6点钟,从大旺场到泸州的路上,上百人背或挑着竹伞胚到泸州销售,非常热闹。
    
   19世纪四、五十年代,是泸州油纸伞的“黄金时期”。特别是40年代晚期至50年代初期,成为当地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靠近泸州小市码头的珠子街是当时泸州的“油纸伞一条街”,据一些80岁左右的老人回忆,小市珠子街当时非常繁华,有销售油纸伞的商铺50多家,每天这里人山人海,卖伞的,买伞的,全国各地不同口音的人聚集在一起。据说当时珠子街销售油纸伞生意最好、最著名的是“美美伞行”,该家伞行的伞质量非常好,价格也是其它商铺的2倍左右,这家商铺有一个特点,就是每天只销售油纸伞100把,9点准时开门,卖完关门,人们为了能买到油纸伞,早上5、6点种,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据说那那情景,有点像现在春运期间购买火车票。
   
   笔者曾去过珠子街,发现这条现存只有200米左右长的古街几乎全部是木材结构房屋,依稀保留着点当年的历史痕迹。提起油纸伞,这条街道的老人们还津津乐道,他们告诉我说,他们的父辈们大多是做伞或销伞的,他们说自己年轻时候也做伞,但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做了,现在几乎不会做伞了。
    
   我国著名的开国元帅朱德、刘伯承曾在泸州驻军过,对泸州油纸伞情有独钟。1962年,朱德到泸州考察时,还询问过油纸伞情况,当时泸州军区还订购了10把油纸伞送给了他。抗美援朝时期,后勤总部曾在泸州下达50万把红伞的任务支援前线,在大旺场杨丙生的带动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后勤部曾发给奖金二百万元(当时一万元相当于人民币一元)。  
       
   极盛时期,泸州境内共有大小油纸伞生产厂家100多家,从业人员上万人,年产纸伞2000万把,占当时全国主要雨具红伞的60%左右。总的说来,历史上泸州的油纸伞主要以做雨具功能为主,并以经久耐用为主要特色,在当时国内钢架布伞还没有或者不普遍的情况下,泸州盛产各种竹子,必然会造就泸州泸州伞的繁荣。
                               
                       三、泸州油纸伞衰落
      
    上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钢架伞与布伞的的普及,实用方便的钢架伞逐渐取代了泸州油纸伞,泸州油纸伞淡出人们的生活,并开始走向衰败,尤其到上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即使是在泸州也很少有人再使用大红伞做雨具了,以前从事油纸伞生产的人纷纷转行。泸州大红伞的销售主要集中在贵州苗族地区,这些地区的人们视红纸伞为吉祥伞,订婚要送红伞,结婚要送红伞,做寿要送红伞,祭祀祖先要用红伞......如果不是这样,泸州红伞也许因为没有市场而没有人去制作,这门在泸州传承几百年的民间工艺也许完全消失了。
     
   在这一困境时期,这些做油纸伞的人其实收入非常艰辛。早几年有人写过一篇《拯救泸州油纸伞》的文章,就是反应这一时期制伞工人的尴尬。笔者曾经问过一位一直做油纸伞的老艺人:做油纸伞如此艰辛,你为什么他们还继续做油纸伞呢?”这位老人告诉我说,老祖先流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毁了,多么朴实而实在的答案。也许正是这些老艺人为了传承老祖先的工艺,留守着这门古老的工艺,为泸州油纸伞的复苏提供了及其宝贵的技术基础。
                        
                     四、泸州油纸伞复苏
    
        90年代中晚期,随着中国大陆旅游市场的兴起,在政府的大力宣传倡导下,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油纸伞特殊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喜欢油纸伞的人们逐渐增多,泸州油纸伞开始走向复苏。现在人们购买油纸伞已不再是以做雨具伞为主要目的了,主要是为了怀旧、装修、收藏、纪念。在我们这些适当了解旅游品市场人的领导下,在完全保留泸州油纸伞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各年龄阶层的消费特点,改进了传统的红色,生产开发了各种色彩的旅游伞、舞蹈伞、收藏伞、古典伞、礼品伞、装修伞,让古典与时尚结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上油纸伞:外国朋友喜欢油纸伞,因为它是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年轻人喜欢油纸伞,因为自古油纸伞下演绎了多少浪漫爱情;老年人喜欢油纸伞,因为它记录着自己年轻的历史;中年人喜欢油纸伞,因为它是品质生活的代表…….
        
    但与此同时,泸州油纸伞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冲击:现泸州油纸伞一直采用传统工艺做法,把经久耐用性与美观性有机结合,在自己收藏纪念的同时,还可偶尔拿到雨下浪漫……即使在露天使用,也可以使用一年以上,在室内10年以上不变质量,技术上采用传统的双层糊伞、湿糊伞等技术,工艺非常复杂,生产制作成本较高。目前国内湖南、江西、江苏等地也制作油纸伞,由于这些地方的油纸伞以观赏纪念性为主,使用寿命周期短,几乎不能在雨下使用,即使在室内,一般3个月左右就要破损,其制作工艺也简单得多(如糊伞为干糊、单层用纸等),制作成本低些,市场价格比泸州油纸伞便宜,对制作成本相对较高的泸州油纸伞的发展壮大不能不说是一个冲击。
                         
                     五、展望未来
    
      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民间工艺的保护,泸州油纸伞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伞艺制作工艺,已经引起越来越多部门的高度重视:20076月,中央电视台专门采访报道了泸州油纸伞,20073月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性文化遗产20081月又入选中国油纸伞行业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现有关部门正筹备在泸州建立中国油纸伞博物馆”.......我们相信,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泸州油纸伞定会再现当年的辉煌。
 
 
                                          
关闭本页
网站首页 |  走进我们 | 产品展示 | 工艺图库 | 伞艺百科 | 伞艺写真 | 合作加盟 | 支付宝购伞 | 在线留言 | 申请交换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