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泸州古典油纸伞厂      网站公告:
当前位置:-》显示新闻
浅析“礼”字蕴含的人文精神元素
新闻来源:中国古典油纸伞网

   据查,“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賁·彖》:“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作为儒家文化核心的“礼”,它所体现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博爱、敬老、兼修、情感等几方面:

一、礼主博爱

  自由、平等、博爱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口号,其中“博爱”一词,国人多以为是西方人的首创。殊不知,撰成于战国时代的《孝经·三才章》就出现了这个词。

  在《礼记》的《礼运》篇里,孔子把“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作为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那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人人都能像爱自己一样爱他人。孔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为实现人类远大理想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来培养爱心。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给了我们最无私的爱。当我们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时候,父母却在一天天走向衰老,越来越需要得到亲情和关心。子女孝敬父母是一种自然亲情,最容易做到。孝敬父母并非是提倡狭隘的私亲之爱,而是以此为起点,把对父母的爱推广到天下人父母的身上。《孝经》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唐玄宗把这两句分别解释为“博爱”与“广敬”,是非常有道理的。

  中国人从童蒙时代起,便受到了博爱的教育。《弟子规》说:“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人皆同类,大家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之下,共生于同一块大地之上,只有彼此相爱,才能拥有幸福的未来。把爱作为一种具有普世意义的道德来推广,是何等人性化!

二、礼主敬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群处的基本要求是彼此的和谐相待与分工合作,唯有如此,才能形成群体的合力、推进社会发展。中华之礼的基本精神,正是围绕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礼记》开篇第一句话便是“毋不敬”。儒家以月亮的盈亏为喻,提出“满遭损,谦受益”的理念,提倡谦虚自守、低调行事。故处处尊重他人,凡事多看他人长处,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既是修养,也是美德。

  有人说儒家倡导的礼不过是统治阶级之礼,是贵族阶级内部的行为,与庶民无关,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这种说法似是而非,是对礼学文献没有细读,甚至有误读。我们来看《礼记》是怎么说的: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

  这段话说得很清楚,“自卑而尊人”并非专门针对富贵者,而是包括“负贩者”在内。“负贩”是背个篓子或挑副担子沿街叫卖的小贩,属于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他们懂得了礼,就可以人穷而志不短。可见,礼是博施于所有人的。

  自谦而敬人是中华礼仪最重要的特色,在各种礼仪中体现得极为充分,交际语言中的谦语与敬语,堪称是最能体现东方文化特色的典范。

三、礼乐兼修

  儒家文化是礼乐文化,礼乐相须,不可或缺其一,这是中国文化里极为重要的特色。据《礼记·王制》记载,上古君王有定期巡守四方的制度,所到之处,地方官员要 “述职”,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展示当地流行的民歌。君王据此可以了解民风是否淳朴。听到纯正无邪的民歌,则由随行官员记录后推广,此即 “采风”。古人认为,盛德之帝必有盛乐,音乐已然成为圣德明君的象征,在历史文化上的地位之高,不难想象。

  《乐记》说:“大乐与天地同和。”乐的最大作用是使人心“和”,所以,儒家想方设法在各种场合让人们接受乐的熏陶,包括在宗庙、乡里、家里。

  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 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乐记》这段话里的“和敬”、“和顺”、“和亲”,都以“和”作为前提,可谓用心良苦。《乐记》还对礼乐的职能做了论述,如“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近年出土的郭店楚简也有类似的表述,最明快的表述是:“礼,外也。乐,内也。礼乐,共也。”只有礼乐兼修,才能成为内外完美的君子。这些精辟的论述对修身养性颇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反复吟咏、玩味。

四、礼尚往来

  礼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礼记》上说:“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

  礼是指礼节,尚是注重的意思,礼尚往来所崇尚的是彼此有礼,互相尊重。我最初在清华开“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这门课时,每次上下课,我都向学生鞠躬行礼。第一周我这样做,学生都毫无反应地看着我,第二周还是如此。第三周上课,我依然鞠躬行礼,学生还是没有反应,我这才跟他们谈礼尚往来的道理。我说,大家注意到没有,我每堂课讲九十分钟,都是站着,中间也不休息,这有多辛苦?哪位同学想体会一下,可以站着听九十分钟试试。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在上下课的时候起立十秒钟,向老师表示一下尊重?我孩子的年龄都比你们大,我这么一个老头向你们行礼,你们居然若无其事,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么做合适吗?

  按照《礼记》的说法——“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往而不来,亦非礼也”,现在是你们失礼了,怎么办?是不是从下周开始上下课的时候咱们“礼尚往来”一下?同学们纷纷表示从这堂课开始。下课铃声一响,大家都站了起来,师生互相鞠躬致敬,以后每次如此。说明清华的同学都是好学生,问题是没人给他们讲这些道理。

五、礼节人情

  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动物,一生处于喜怒哀乐之中。人们对于事物的反应,往往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因此人的情感需要道德理性的修正和调适。儒家的礼,就是为了合理地节制人的性情、防止民众或过或不及而设:“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 《礼记》说:“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近年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说:“始者近情,终者近义。”与此如出一辙,证明先秦儒家对礼节人情的问题,已经形成了相当成熟的理念。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朱熹说:“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可谓深得诗的大旨。

      (上文由中国油纸伞网收集整理,转载请保留链接出处)  
 

关闭本页
网站首页 |  走进我们 | 产品展示 | 工艺图库 | 伞艺百科 | 伞艺写真 | 合作加盟 | 支付宝购伞 | 在线留言 | 申请交换链接